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表示,寒冷干燥的空气通过“肺”的气体交换站进入人体。 如果此时不做好防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容易导致来年病情复发。
正常情况下,人们每次呼吸都会吸入约50万个颗粒物深入肺部。 如果雾气持续存在,被吸入的污染空气中的颗粒物数量将比正常情况高出100倍。
积极补充水分可以帮助滋养肺部。 补充水分的途径包括大量喝水和从呼吸道“摄入”水分。 你可以将热水倒入杯子中,用鼻子慢慢地深深地吸入杯口的水蒸气。 每次可以做十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 秋冬的早晨,雾气又冷又浓。 过度吸入会对肺部造成很大的伤害。 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最好等到9点以后大雾消散后再运动。
如果使用不正确的加湿器,您可能会患上肺炎。
秋季气候干燥,使用加湿器的人越来越多。 每年这个季节,各大医院都会接待不少因加湿器使用不当而患上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专家提醒,这类由于加湿器使用不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统称为“湿化性肺炎”。 科学使用加湿器,谨防“湿化性肺炎”。
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白鹏提醒,“湿化器肺炎”现在在门诊很常见。 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在使用加湿器时盲目添加自来水,自来水中的有害微生物通过加湿器进入空气中。 一旦温度和湿度适宜,细菌就会迅速生长繁殖。 抵抗力相对较弱的人,如老人、儿童等,吸入细菌后很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人体一般适应的湿度约为40%至70%。 一旦湿度超过80%或低于30%,人体就会感到不舒服。 她提醒,如果室内湿度超过80%,则无需重新加湿,而当湿度低于30%时,则需要考虑使用加湿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研究所徐东群教授表示,如果是超声波雾化加湿器,不能直接添加自来水,应使用纯净水。 因为自来水属于“硬水”,含有多种矿物质,还有钙、镁离子。 自来水中的杂质可能会随着水雾被吹到空气中,造成室内污染。 它还因含有钙、镁离子而产生白色粉末,对人体呼吸道健康有一定影响。
厨房是“肺癌高发区”!做饭一小时相当于吸半包烟
每桌丰盛的菜肴背后,都有一个拿着勺子的人在默默的贡献。 但他可能不知道厨房有多“危险”:做饭时产生的油烟不仅让人难看,还可能致癌。
厨房里的油烟对鼻、眼、咽喉等部位的粘膜有很强的刺激性,可引发鼻炎、咽炎、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长期吸入油烟还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这是中国不吸烟女性易患肺癌的重要原因。 长期接触油烟的女性,患肺癌的风险比常人高2-3倍,皮肤更容易老化、长斑。
PM2.5每增加10微克,人体肺功能就会下降26毫升
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到8.2%,这意味着我国目前约有4000万慢阻肺患者。 研究发现,较高水平的空气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患病率密切相关。 PM2.5与肺功能密切相关。 PM2.5的增加直接导致人体肺功能下降。 PM2.5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人体肺功能就会下降约26毫升。
保护肺部,首先要防“三霾”
雾霾中危害最大的无疑是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细颗粒物)。 它可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泡组织,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人来说,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停留一两天,可能会引发或加重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过敏等疾病。 临床发现,雾霾严重时,呼吸道患者会明显增加。
烟霾主要包括烟草烟雾、厨房油烟、室内烧烤烟雾等,其中烟草烟雾影响最大。 除了一手烟外,研究发现二手烟中的颗粒直径小于2.5微米,只有0.35至0.45微米,更容易进入肺泡和血液,从而威胁健康。 对于中国人来说,煎、炸或室内烧烤等常见的中餐烹饪方式会产生大量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强致癌物苯并芘的烟雾,很容易造成肺部损伤。
心阴霾指的是性格偏执或心情不好。 情绪与抵抗力、免疫力密切相关。 积极乐观的人,身体系统正常,能有效抵御“外敌入侵”; 否则,免疫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长期闷闷不乐的人也被认为具有“癌症性格”。
烟花爆竹伤眼睛、伤肺
燃放烟花爆竹还会对肺部造成严重损害。 因为烟花爆竹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各种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并产生大量的烟雾颗粒。 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短时间内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刺激人的眼、鼻、咽喉和气管支气管粘膜。 集中烟花爆竹造成的空气污染,可诱发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气管炎,甚至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还可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症状明显恶化;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来说,是导致疾病急性加重和住院治疗的重要危险因素。
雾霾真的会“堵塞”我们的肺部吗?
雾霾颗粒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并不是机械地“堵塞”肺泡,而是粘附在肺泡和小气道表面,从而诱发炎症,最终影响气体交换或引起其他继发病变。
雾霾中的PM2.5颗粒确实可以穿过人体的鼻腔和咽喉向下到达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然后进入肺泡,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颗粒会“堵塞”肺泡,因为人体机体本身具有防止肺部免受感染的自我保护机制。 首先,气管和支气管上皮都有粘液纤毛。 纤毛快速向喉咙摆动,然后缓慢向后摆动,将粘液输送到喉咙。 纤毛上的粘液分为两层。 内层是溶胶,随着纤毛的摆动而移动。 外层是不吸水的凝胶,可防止内部液体的蒸发,从而对吸入异物和颗粒及粘附形成屏障。 气道粘膜上的颗粒物通过粘液纤毛输送至咽部并被吞咽或咳出。 此外,巨噬细胞广泛分布于肺部。 它们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可以清除进入肺泡的颗粒。 它们首先吞噬颗粒,然后将其分解并通过溶酶体酶将其去除。
短期来看,我们体内的保护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清除这些吸入的颗粒物,但如果我们长期、大量地反复吸入,我们的纤毛系统就会受到损害,吞噬细胞的功能也会下降,导致以去除颗粒。 能力下降,导致一些慢性损伤。 这些损伤包括气道上皮细胞的慢性炎症、支气管腺体增生、气道内杯状细胞分泌过多粘液等,最终导致呼吸障碍。
减少雾霾损害的七种方法:
第一个提示:佩戴口罩可以提供额外的屏障,防止吸入有害颗粒。 摘下口罩后,待内部干燥后再对折,防止口罩内吸入的水分滋生细菌。
第二招:戴帽子、穿长衣。 头发有很强的吸收污染物的能力。 戴帽子可以减轻危害,避免过多暴露皮肤,减少与有害空气的接触面积。
第三招:外出时间短,呼吸平稳,走路快; 不骑自行车,避开交通繁忙的高峰时段和开车较多的道路,避免吸入较多的化学成分; 进屋后及时洗脸、漱口、清洁鼻腔。 清除附着在身体上的污染残留物。
第四个秘诀:饮食方面,多喝水,加快体内水分的更新;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仅能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 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提示5:雾霾天,老人、儿童、孕妇和易患呼吸道疾病的人应尽量避免外出; 哮喘、冠心病患者外出需要携带药物。 如果雾霾刺激呼吸道,导致咽喉不适、咳嗽、胸闷等症状持续存在,需要去医院就诊。
秘诀六:雾霾天气停止户外运动。 雾霾天气晨练不仅会引发呼吸道疾病,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尤其是冬季,寒冷的天气会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心绞痛等。
提示七:雾霾天气尽量不要开窗。 如果确实需要开窗通风,尽量避开早晚雾霾高峰时段。 可以稍微开窗通风,每次最好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从开窗时间来看,中午比较合适,因为此时的PM2.5浓度相对是一天中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