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左右,村民韦小芳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家去村里的扶贫车间进行玩具加工,距离这里只有5分钟的步行路程。 村民卢一和也起床了,吃完早饭,就去了村里的乡村振兴学院。 她在那里担任保安; 过一段时间,镇上的村民付雪珍就会回到村里的商业街摆摊,经营一家纪念品商店。 这群原本靠务农吃饭或打零工的人,近年来变得“安定”了。 他们忙碌的一切,都是连樟村脱贫攻坚成果的缩影。
扶贫车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乡村振兴学院、购物街……一批批扶贫项目的完成,让连张村形成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乡村振兴体系,“留下来”足不出户,进厂”模式。 曾经,这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贫困村,如今却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截至2019年底,全村54户130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连掌村党支部书记陆飞红看在眼里、关心在心里。 “我们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乡村振兴。 示范模型。”
如今,连章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工业“造血”村民转型新型职业农民和手工业者
早上7点15分,韦小芳像往常一样来到扶贫车间。 这里是佳美玩具公司的连樟加工点,也是连樟村推动就业转移的重要抓手。
早在2017年6月,扶贫车间的土地还是一栋闲置的校舍。 车间班组长冯彩霞说,以前连张村的就业机会并不多。 村民大多以务农为生,或外出打工。 随后,通过“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连张村筹集50万元建设了卡米达玩具公司“扶贫车间”。 “高峰期车间员工总数超过100人,目前有90多人。” 冯彩霞说道。
7点30分,所有工人都就位,韦小芳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三人一组开始组装玩具。 魏晓芳的团队每天工作八个小时,可以完成四五千个产品。
村民们在扶贫车间忙着组装玩具,不用长途跋涉就能干活。
“我们是按件计件的,每月工资收入最高可达3000多元。” 冯彩霞说,通过“造血”工程,贫困户等农民都能下田,获得稳定的务工收入。
韦小芳也很高兴:“前几年我在家失业,现在工作方便了,生活也比以前好很多了。”
一方面是手工业扶贫,另一方面是农业科技振兴。 扶贫列车马路对面是碧桂园连张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74亩,总投资4000万元。 采用全球领先的温室环境控制和水肥一体化系统,生产过程中采用精准控制。 控制农业产出价值最大化。
走进示范园,村民张定地和其他农户正在修剪无土西瓜的藤蔓。 采用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大大小小的西瓜爬满枝蔓,快乐地生长。
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村民们正在用叉车搬运西瓜。
去年8月,她听说村里建成了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曾在周边工作过的张定迪立即报名参加。 她想学习新的农业种植技术,更方便地照顾家人。
于是,张定地等20名村民飞赴海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梅月西瓜、圣女果、草莓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
如今,张定地已成为一名新的职业农民。 她不仅可以拿到月薪3900元,还可以照顾家庭生活。 她坦言,她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
据了解,示范园区优先聘用当地村民,特别是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动力工资获得双重收益。
同时,农民新型职业技术培训也将作为项目长期实施的常态化机制,让更多村民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 该项目通过企业与村民的五年联营计划,将培养一批当地致富能手,辐射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美化村庄,构筑“致富之路”,吸引村民返乡发展
早上8点左右,连张村的儿媳妇付雪珍从连江口镇回到村里,准备摆摊。
去年3月,付雪珍和丈夫毅然辞去工作回到村里。 他们在碧桂园援建的购物街上开了一家“名贵土特产店”。 他们做起了小生意,销售自产或外购的麻笋干、灵芝干,以及英德红茶、花生等当地特产。 “靠山吃山的人。”付雪珍解释道。 “来山村的人都喜欢原生态产品,而我们正好有这些农产品。”
6月11日下午,一群来自广州的游客在付雪珍的摊位前选购当地特产。 新农村建设给游客方女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前农村给人的印象是又穷又脏,但现在确实美丽多了。”
“以前,这条路曾经是村里的猪圈、狗舍等杂物间。 现在已经铺了沥青,路也修好了。” 付雪珍指着摊前的村道说道:“很干净,一点味道都没有。 ”
如果没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村里道路没有修好,付雪珍可能还会和韦小芳一样失业在家,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村里的一个土特产摊位上,志愿者正在为来访的客人倒茶。
近年来,连樟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寻求清远市帮扶单位、有实力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充分发动群众投入工作、捐款捐物,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村民参与。 要加快实施改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等扶贫工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
新农村建设需要村民的共同努力,村干部往往发挥带头作用。 付雪珍说,2016年,她的公公在村委会担任村干部,带头卖掉了自己的土地,希望村民们能够相互配合。 “因为发展的需要,如果不把土地送出去,这条村路就不会修。” 经过村干部的努力和村民的配合,终于建成了“致富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连章村后,连章村对整个村庄进行了重新规划升级,重点抓好中心村的改造建设。
增设了道路,完善了路灯,统一整修了建筑外墙,对泥瓦房进行了整修粉刷,还修建了文化室、游客接待室,凤凰优先商业银行开业,一期二期民宿翻新,商业街投入使用。 目前,田园茶馆已基本竣工,银行取款点已投入使用,民宿区建设、游客接待室拆除扩建等项目正在进行中。
去年,连樟村荣获“2018中国最美乡村乡村风尚文明奖”,标志着红色乡村旅游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购物的游客满载而归,付雪珍开始为网上下单的顾客挑选商品。 在微信的帮助下,她开始在朋友圈卖货,宣传连樟村的优质土特产。 “顾客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大部分是以前来买过东西的游客,”她说。
村民脱贫
打造乡村振兴典范
卢一和的家门厅虽小,但墙上挂的巨幅照片确实弥足珍贵——那是2018年10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连樟村考察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时。 陆毅及其家人与大家亲切交谈。 照片中,他紧紧握着总书记的手,笑容满面。
生活变得更加安逸,陆一河的脸上也多了一些笑容。
陆毅一家90多岁的父亲、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3个仍在上学的孩子,生活条件十分困难,属于贫困户。 同样是2018年,让陆一和笑得很灿烂的是,生活逐渐变得“甜蜜”。
当年,他在村里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承包了3亩地,年收入近3万元。 同时,我们向英德农村信用社申请了5万元财政贴息贷款,承包了60余亩竹山种植竹笋。
2019年,卢一和结合村里贫困户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整合资源,与村民共同经营秋冲苗木产业园。 如今,占地近3亩,培育了2万多株一神子苗,逐渐形成规模。
更可喜的是,2019年,大女儿参加工作了,小儿子考上了学士学位,二女儿考上了大专。 “现在两个孩子都读书了,压力减轻了一些,他们都工作了,我的心情就会轻松一些。” 陆一和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改变。
早餐后,陆一和来到村里的乡村振兴学院,八点钟就开始工作。 今年年初,陆一和在乡村振兴学院当保安。 他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额外收入2500元。 下班后他还可以做一些农活。
据陆飞红介绍,3月31日,乡村振兴研究院正式揭牌,占地约60亩。 探索创建具有连章特色的培训课程,努力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经验将在这里总结输出,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这也是一项新的惠民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基地。”为农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 他解释道。
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连张村54户130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村集体收入达到68万元。 陆飞红说,“我们不仅要脱贫,还要走向富裕,打造乡村振兴典范。”
/问答/
南都: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 您希望带来哪些改变?
魏小芳:希望工资越来越高(笑)! 生活可以变得越来越好!
付雪珍:家里的房子正在装修。 地方不是很大,但我特别希望把它打造成民宿,因为村里发展了旅游业,还没有建民宿。
陆一和:现在我的重点是供两个孩子毕业。 生活会一天天好起来。
路飞鸿:让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思想水平进一步提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高。
报道:南都记者 莫志华
摄影:南都记者 谭维山
视频:南都记者 林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