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宣布,领导班子成员24小时值班,指挥协调,调度全院力量应对儿科患者就诊高峰。 儿科人员全部停岗,科室主任、副主任每晚值班,增加儿科急诊数量。 医院还动员全院具有儿科诊疗资质的医生支援儿科门诊,开通门诊输液通道,增加护理人员数量,确保诊疗安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图片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将儿科门诊就诊时间延长至20点,缓解急诊压力。 另外,根据儿童发烧程度提供不同颜色的腕带(38度以下为蓝色,38至41度为黄色高危,41度以上为黄色)。 严重及以上(红色危重症),强化危重儿童快速救治机制,必要时及时启动医院多学科会诊。
“入冬以来,由于支原体肺炎持续流行,甚至出现甲型流感、COVID-19等重复感染,航空总医院儿科门诊量持续保持高位,每天门诊量剩余在550-650人之间,与往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0%-50%。” 位于北京的航空总医院11月17日发文称,该院实行“先检测、后诊疗”措施。 当出现发热、咳嗽症状的患儿来院时,经过初步预检和分诊后,可提前到指定门诊申请血常规、肺炎支原体等检查。 在等待治疗期间,孩子们可以前往检测窗口完成常规检测,并在就诊时将检测结果直接提供给医生。 医院组织门诊医技科抽调专职人员支持此项工作。 这项措施大大缩短了等待时间和往返诊所的次数。 不仅降低了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还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另一方面,医院选派资深医师来支持儿科。 高级医师均从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招聘。 培训结束后,他们为儿科夜间门诊和急诊科提供支持,并负责儿童的输液随访。 。
位于沉阳的北方战区总医院11月22日发布文件称,每年秋冬季节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 今年感染高峰提前到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明显增加。 尤其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轮番发作。 儿科门诊“爆满”,医护人员全力守护“孩子”,24小时满负荷运转。
北部战区总医院地图
目前,北部战区总医院儿科门急诊每天接诊患者900余人次。 为应对快速增长的诊疗需求,科室果断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就诊人数动态调整就诊医生,增加病房床位,合理安排病房护士支援门诊,增加门诊输液点,扩大输液大厅面积。 随着就医人数的增加,每天儿科床位基本都满了。 面对沉重的压力和挑战,儿科医护人员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
此外,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国际部11月21日发文称,肺炎支原体感染浪潮尚未平息,流感浪潮再次兴起,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也出现。 连日来,国际儿科急诊科就诊的儿童数量急剧增加。 单日门诊高峰人次近300人次,单日门诊输液量达到130余人次。上午门诊时间结束后,仍有20至30名未成年患者等待就诊。晚上有60-70名儿童来到急诊室接受治疗。 工作量非常大。
为应对激增的就诊人数,国际部已从各部门抽调人手到儿科门诊增援。
在甘肃定西,定西第二人民医院11月22日发文称,秋冬季节,儿童呼吸道疾病感染进入高发期。 10月底以来,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和住院患儿数量持续增加。 日均门诊量已超过260人次,日均输液量达到150余人次,诊疗压力倍增。 儿科病房新增床位20余张,但仍“床位难”,整个儿科处于超负荷状态。
据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介绍,为保证儿童得到及时救治,医院合理协调医疗资源,采取扩大儿科床位、加强医护人员配置、组织相关业务培训,严格执行“24小时”全天候咨询,确保孩子中午、晚上都能得到及时就医,尽力为上班族家长带孩子看病提供便利医生。
“自从到医院就诊的孩子增多,我们的护士就一直加班,平时不下班,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科室照顾的很多孩子也都生病了。由于“因为工作原因,科室床位有限,上班前下班都带着孩子过来看病,心里很紧张。”儿科两位护士长说道。
吉林梅河口市中心医院也遇到了儿科患者就诊高峰。 该院微信公众号11月21日发文称,秋冬季节是小儿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随着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快速蔓延,梅河口市中心医院的儿科患者人数持续上升。 随着儿科患者数量的增加,儿科医疗服务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给门急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目前已招聘儿科医生3名、护士7名,新增儿科门诊3个、儿科急诊1个,门诊新增医生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