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却是我国的常态。 11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控情况。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随着各地入冬,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多种呼吸道疾病相互交织叠加。 国家正在密切关注肺炎支原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感等疫情的情况。 引起舆论“热”的,也是以流感病毒、支原体为代表的感染。
病人不断增加,医院称正在“加班”
北京的“热”是目前最受公众关注的。 对于连日来北京出现的“发烧潮”,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儿科副主任晁爽11月23日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可能是由于我们医院开业以来儿科面临的压力。 有史以来最大的”。
平日里,晁爽所在医院的儿科每天的门急诊量只有300人次左右,而现在已经超过了800人次,翻了一番。 目前,入院儿童中,感染支原体肺炎的人数最多,感染甲型流感的人数也在增加。 此外,9月底,长庚纪念医院收治的患者数量较8月每月增加2000人,10月甚至增加了5000人。 对于当前感染人数急剧增加的情况,她认为:“人体的免疫系统需要反复经受病原体的考验,如果长期不接受这种考验,人体岂不是会回到出厂状态吗? ”
除了长庚医院外,北京其他医院的儿科也都处于“焦急的境地”。
据央视记者11月21日探访北京儿童医院(全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看到,门诊大厅里孩子和家长络绎不绝,输液中心挤满了人。接受输液的儿童及其家人。 此外,该院门诊部主任李玉川告诉央视记者,目前该院内科每天接待患者7000余人次,远远超出了医院的接待能力。 医院已将资源分配给内科和发热咳嗽门诊。
新京报记者11月22日现场探访发现,北京儿童医院形势依然严峻; 在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全称: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等儿科医院的门诊病例中,流感、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发病的前三位,肺炎支原体目前位列第四位。 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赵成松表示,由于多种疾病流行,医院正在部署全院力量应对。 增加了人员数量,延长了工作时间,保证了临床需求。
同样处于紧张状态的还有朝阳医院(全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据北京市卫健委官网11月22日发布的信息,朝阳医院已于11月21日召开调度会,应对冬季流感高发季节。 在朝阳医院官网上,院方并未公布更详细的收治信息。
不过,在上述会议上,朝阳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王明刚表示,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当前急诊科、发热门诊、儿科的接待工作并要求各部门通过多渠道为当前发热门诊高绩效工作提供支持。 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对发热门诊、急诊科、儿科等职业暴露风险较高区域加强管理,保障医务人员健康。
11月23日,界面新闻记者查看中日友好医院官方预约挂号小程序发现,该院日区、西区的知名专家账号、副主任医师账号、特需专家账号均已开通。当天已被预订; 京都儿童医院的另一次预约在官方预约挂号小程序中,11月23日至11月26日该医院呼吸科显示为“无号码”。
同样在11月23日,北京佑安医院呼吸感染科主任医师李童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11月初以来,患者数量明显增加。 目前主要是流感,少数是支原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 合胞体病毒。 他还发现,今年去医院就诊的主要是年轻人,而往年受流感影响的主要是中老年人。
除了始终忙碌的公立医疗机构外,一些领先的高端私立医疗机构目前也忙于就医,可见当前“发烧浪潮”的威力其实不小。
11月23日,和睦家表示,11月以来,由于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该机构门急诊就诊人数同比增加近1.5倍,就诊人数同比增加近1.5倍。北京和上海的住院人数同比增加约4倍。 案件。 同日,嘉会医疗儿科表示,目前儿科日门诊量(不包括儿童保健门诊和儿科专科门诊)在250-300人次左右,与此前肺炎支原体疫情高峰期相比略有增长,但基本上是一样的。 。 如果儿科急诊(Urgent Care)遇到高峰期,则需要等待2-3小时。 感染方面,均检出肺炎支原体、甲型流感、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但以肺炎支原体和甲型流感为主。
嘉会医疗儿科王飞医生认为,根据以往经验,本轮感染尚未达到高峰,预计感染情况将持续到12月、1月,直至春节后有所回落; 与往年相比,今年幼儿园和学校在校学生交叉感染现象明显。 由于呼吸道感染的外部症状普遍相似,家长无法准确判断。 建议如果孩子长时间发烧、咳嗽剧烈且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
在北头医院“爆满”并表示已采取积极措施的同时,南医院的忙碌也已不是什么秘密。 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官方公众号11月13日消息,11月以来,仁济医院儿科门诊量已突破8000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75% 。 该院还表示,今年2月以来,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等儿童传染病影响,仁济医院南院区儿科病房已处于饱和状态; 9月后,受肺炎支原体病毒感染的患者,就诊人数再次大幅增加。
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官方公众号11月15日消息,11月11日至12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就诊量(含发热急诊)较11月4日减少800余人次5、超过20%,其中发热就诊急诊人数下降近20%。 儿童支原体感染正处于高平台期,可能已达到拐点。
不过,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指出,一方面,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虽然不难治疗,但易感人群容易出现反复感染; 另一方面,11月的低温因素与流感季节的到来相结合。 因此,医院认为,今年冬季的防疫形势依然严峻。
11月23日,上海浦东地区的一名呼吸科医生告诉界面新闻,近期上海出现不少发热患者,其中以流感、支原体感染为主。 此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周鑫当天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根据他的观察,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没有增加。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中较多见,在成人中较少见。 上述呼吸道感染均可在家庭成员中发生,包括成人和儿童。
此外,相关药品的销售也应对了当前冬季呼吸道疾病的浪潮。 中康灵素系统监测数据显示,11月以来,入库全国零售药店中,感冒药/清热类、解热贴剂、止咳祛痰类三大品类均录得日均店面销售额。以及每家商店的销售额。 门店日均订单量有所增加。 其中,感冒药/清热药中,门店日均销售额增加64.2元,门店日均订单量增加1.43单。
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引发“发烧波”
针对全国各地的发热情况,国家卫健委也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公众关切。
11月23日,国家卫健委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国家卫健委已指导各地公布本地区可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方便就近就医。 例如,上海公众号11月7日发布相关推文“请查看提供儿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
国家卫健委11月23日也表示,由于大医院人员密集、候诊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高,建议症状较轻的儿童优先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综合医院儿科。 同时,根据专家建议,建议出现超高烧或持续发烧三天以上、经常咳嗽影响正常生活、精神状态不佳甚至嗜睡、呼吸频率加快或呼吸困难的儿童,经常呕吐、皮疹、头痛或抽搐等,应及时带儿童就医。
除了给出应对建议外,国家卫健委此前还对中国当前的“热潮”进行了宏观分析。 具体来说,11月13日,国家卫健委就当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控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综合疾控和呼吸道疾病研究专家的发言可以看出,我国发热人数之所以快速增加,是因为各种病毒感染“接踵而至”,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疾病。一般临床表现为发热。
其中,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随着各地入冬,呼吸道疾病已进入高发季节,多种呼吸道疾病相互交织叠加。 国家正在密切关注肺炎支原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感、登革热、诺如病毒感染等疫情情况。
对于今年呼吸道疾病是否会增加,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佟朝晖回应,每年冬季都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 肺炎支原体和呼吸道病毒特别是流感病毒比春季或夏季更加活跃,导致感染较多。 人群越来越多。 据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实时监测,全国已进入流感季节,以甲型流感为主,但乙型流感也有流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介绍,全国各地冬春季流感流行季节通常为10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次年3月中上旬,一般1月左右达到高峰。 近期,我国南北省份流感活动持续呈上升趋势,南方省份高于北方省份。
除了流感病毒感染,童朝晖在回应中还提到了单核细胞增多症。 所谓“单核细胞增多症”是指主要由EB病毒或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 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咽炎、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
单核细胞增多症也被称为“接吻病”。 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这种感染通常通过接吻传播,但也可以通过共用水杯、分享食物或咳嗽传播。 童朝晖表示,单核细胞增多症也是儿童青少年的常见病。 目前,其发病率与往年相比并未增加。
在支原体感染方面,童朝晖认为,近三年来全球监测的支原体感染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但肺炎支原体本身具有流行模式——每3-7年发生一次周期性流行。 因此,今年小儿支原体肺炎呈流行趋势,希望公众做好个人防护。 该病北方地区秋冬流行,南方地区夏秋季流行。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
童朝晖还表示,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呈年轻化趋势。 肺炎支原体原本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原因。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疫情中,3岁以下儿童也被感染,呈现低龄化趋势,但病情并没有明显恶化。
此外,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研究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表示,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总体呈现波动下行的态势。最近的趋势。 8月下旬至今,全国报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已连续10周下降。 全国哨点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童朝晖认为,在COVID-19疫情期间,由于公众采取了严格的呼吸道防控措施,包括支原体、流感等急性呼吸道疾病在内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确实有所下降。 但随着防控常态化,今年这些疾病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发病率正常,但今年公众会感觉呼吸道疾病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