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市民在政务大厅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图/社交媒体平台视频截图
当您在政务服务大厅工作时,每次都被告知缺少同样的材料? 这种“工作人员说话,群众跑腿就断了”的场景再次出现。
据大众网报道,11月24日,江苏常州一女子在政务服务中心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 她声称自己按要求带了所有东西,但工作人员要这个要那个,每次都缺。 同样的材料,为什么不早点说呢? 据拍摄者介绍,政务服务大厅目前还存在漏接电话等问题。
每次都说物资拿不到,每次都说同样的物资缺失,这样的政府服务让人愤怒。 在当前“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最多一趟”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这样的操作也让人难以理解。 如果服务人员“不一劳永逸地解释一切”,怎么可能让人“最多跑一次”呢?
当然,有人会说,服务厅事务复杂,工作人员稍微忙碌甚至疏忽也是正常的。 但这并不是多次“说不清楚”的理由。 因为“一次说清楚”的门槛并不高。 任何任务需要准备的材料都是预先确定的。 工作人员手里应该有一份详细的清单,可以一次性解释清楚,也可以书面通知前来办理的人。
不仅如此,服务大厅还应该将这些信息公开在显眼的地方,也可以放到网上让社会公众知晓。 这些并不难做到。 这样,干活的人就提前知道了,不需要来回跑,甚至不需要让工作人员亲自告知。
此外,“最多一次”指的是简化服务窗口、压缩服务时限、减少证件数量、减少提交材料等。这也意味着,为了让服务变得简单,有必要继续减少繁琐材料,尽量减少预审事项。 这样,大量减少后,服务人员和工作人员也会感觉更加方便。
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喊着“最多一趟”。 这种服务创新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升,也给企业和公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我们也要看到,任何制度创新的支撑点都是每个具体的人。 制度很美好,但需要人去执行。 只有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心系群众、踏实做事,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毋庸讳言,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仍将自己视为管理者而非服务提供者,说话做事服务意识不够。 这种态度虽然并不意味着主动刁难,但客观上确实给群众带来了麻烦。
机械技术运转的背后,还应该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物质是死的,但人是活的。 只要我们怀着善待他人、方便他人的初心,多一点提醒,多一点关心,老百姓也许会省去很多麻烦。
另外,从现场视频来看,这个政务服务大厅可能还存在其他问题,比如被质疑的跳号等,该解释清楚的就应该向群众解释清楚,该改正的就应该改正。时间。
说起来,这些事情很微妙,但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对政府服务的认知。 小事并非无足轻重,不应该被忽视。
撰文:龙智珠(媒体人)
编辑/刘天红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