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中科大10级少年班校友Nature连发两篇论文

导读 当地时间5月6日上线的Nature杂志,因一位“天才少年”而格外受关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十年级大三班校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95后”博士生曹原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两篇论文分别为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

曹原因发现石墨烯超导方法而被誉为“石墨烯大师”。 他还登上了2018自然年度人物榜单,被一些报道称为“中国潜在的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那么,这位“天才中的天才”到底有多牛逼呢?

《Nature》同一天发表两篇论文

95后天才少年曹原将赴伯克利任教

伦敦时间5月6日,24岁的曹原和他的博士生导师Pablo Jarillo-Herrero连续发表两篇Nature文章,介绍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在第一篇《自然》论文中,曹原等人致力于将魔角特性扩展到其他二维研究系统,通过控制扭转角来调节和控制电子-电子相互作用的强度,并实现类似的物理行为。 。 研究成果将为探索多平带双扭曲超晶格中扭曲角和电场控制的相关材料相提供理论依据。

曹原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其导师为通讯作者。

需要指出的是,通讯作者通常是教授或其他项目负责人。 曹原成为通讯作者,表明他是该论文的主要创意贡献者之一。

在《自然》杂志的另一篇论文中,曹原和另外两位作者并列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

95后天才少年曹原将赴伯克利任教

在这项研究中,曹原等人重点研究了扭转角的分布信息。 他们以六方氮化硼(hBN)封装的MATBG为研究对象,利用纳米级尖端扫描超导量子干涉装置(SQUID-on Tip)获得了量子霍尔态下朗道能级的层析图像,并绘制局部 theta 变化。 该研究为相关物理现象的实现和应用提供指导。

image.png

这不是我第一次这么“酷”了

虽然此次发表两篇《Nature》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对于曹原来说并不困难。

2018年3月6日,Nature杂志发表了曹原为第一作者的两篇石墨烯重磅论文。 文章发表后,立即在整个物理学界引起巨大反响。 有报道称,它“一举解决了困扰世界107年的问题”。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梅林·翁尼斯因发现一种可以将电子损耗降至零的传输材料——“超导体”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95后天才少年曹原将赴伯克利任教

超导体有助于大幅减少电力传输过程中的巨大能量损失。 但不幸的是,要达到这样的传输条件,环境必须低于绝对零度(负273摄氏度)。

此后,无数科学家努力开发能够在常温条件下实现“超导”特性的材料,但均以失败告终。

曹原的贡献是发现了一种使石墨烯超导的方法。 具体来说,人们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以约1.1°的微妙角度(魔角)堆叠时,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以零电阻传输电子。

这也让曹原荣登2018年《自然》十大科学家排行榜榜首,成为该杂志149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上榜者。 曹原也成为以“第一作者”在该杂志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学者。

image.png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