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最高法院发布2023年第二批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

导读 为加强全社会的未成年人保护意识,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家长“依法带娃”,最高人民法院以未成年人保护为专题发布2023年第二批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此批案例

首先,很显然,被抢劫、藏匿或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儿童也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不得采取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的方式争夺监护权。 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的行为,不仅侵犯了父母一方对子女的抚养、教育、保护等合法权利,而且严重损害了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应当坚决预防和制止。

当未成年人目睹家庭暴力,尤其是身体暴力时,不仅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影响,还可能因愤怒、意外伤害等而受到身体上的伤害,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形成错误的家庭暴力观念。 “违背一切”,会影响他们的成长。 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为了健康成长,未成年人可以由其近亲属或者公安机关、妇联等有关部门代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二是强调发现机制对于预防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关键作用。

预防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检测是基础和关键。 由于未成年人智力尚未完全发育,缺乏表达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对家庭特别是父母的依赖程度较高,当他们遭受家庭暴力时,很难主动寻求有效的救助。暴力。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机关、居民委员会、村委会、与未成年人密切接触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的,涉嫌侵害未成年人权益。 ,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况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报告。

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是未成年人离开家庭时间最长的场所。 教师是发现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关键环节。 能否认真关注、及时举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成年人家庭暴力案件的侦破程度。

三是明确离婚纠纷中,施暴方不得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

4名中国留学生车祸身亡 皆未成年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离婚后,两岁以下、两岁以上、八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直接抚养权有其优先考虑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必须遵循对未成年子女最好的原则。

为了阻断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防止未成年人因家庭暴力而受到身心伤害,一般不宜由施暴方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

4名中国留学生车祸身亡 皆未成年

四是告诫家长不要以爱的名义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不仅要引导孩子学习知识、培养技能,还要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但现实中,一些家长片面地将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目标,忽视了孩子正常的身心成长规律; 有的家长片面理解“爱深,责任深”,经常用打骂的方式管教孩子; 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真实意愿,强行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还有的父母不由自主地将工作、生活中积累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这些身心侵害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在此,最高人民法院结合未成年人审判经验,提醒家长,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受到尊重,都享有包括受教育权在内的基本公民权利。 家长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事务时,必须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子女健康成长。

来源 | 人民网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