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广播电视行业统计管理规定》,强调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要依托大数据统计信息系统,统筹做好收视率、收听率统计工作(点击-通过率)并监督数据的收集和发布。
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干扰、破坏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依法开展的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统计工作,不得制造虚假收视率、收听率(点击率)。率)。 发生统计弄虚作假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负第一责任,主管负责人负主要责任,统计人员负直接责任。
此次《规定》不仅首次直面评级造假的行业问题,还明确了具体责任人的责任。 这是继广电监听大数据后,监管部门打击收视造假的又一举措。
“这个《条例》虽然是部门规章,但具有广义的法律效力。” 一位娱乐法律律师向娱乐商业观察人士表示,此类专门法律的出台,将为未来实际执行层面提供“有法可依”。 对于促进电视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视听大数据上线半年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打出打击收视造假“组合拳”
就电视剧播出效果的评价体系而言,一直以来两个指标都是在线播放数和收视率,而且两者都出现了问题。
前者是衡量一个作品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和触及的人数。 随着视频网站的兴起,它已成为主流的观看数据。 但经过几年的发展,网络播放量日益成为影视作品竞相刷销量的重灾区。 一部剧轻易达到百亿播放量,无形中迷惑了观众,影响了产业链,从而失去了评价剧集的能力。 集的权威。
2018年9月,爱奇艺率先宣布关闭前端播放音量显示,向“刷量”等不正当竞争现象宣战。 后来优酷等平台也加入进来,用更科学的人气值取代了播放量。 剧集评价 系统“唯流量”时代结束的倒计时即将到来。
后者是电视剧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尤其是当“唯流量”时代终于结束的时候,收视率已经成为衡量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的绝对指标,直接关系到电视台的购片、广告等利益捆绑在一起,使得虚假评级问题更加突出。
为整治收视率造假这一顽疾,广电总局从2019年开始谋划,打出了“组合拳”。
首先,综合收视评价大数据系统在2019年底悄然上线。虽然页面布局过于简单,但由于样本涵盖了全国1.4亿有线电视和IPTV用户的直播收视行为数据,再加上数据清理相关工作,这个收视数据绝对是国内最权威的收视数据。
这些数据正在慢慢改变观看数据生态系统。 据娱乐商业观察统计,在官方首次发布的收视数据中(2019年12月24日),与CSM59城的卫视收视率存在巨大差异。 其中,CSM59城排名靠前的《鳄鱼与牙签鸟》和《梦想来了》在中国视听大数据中排名中游。
不过,经过近半年的持续监测和发布,CSM59城的收视数据已经越来越接近中国视听大数据中的数据排名。 这也说明之前的“收视水”正在慢慢被挤压,收视数据正在发生变化。 慢慢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根据《广播电视业统计管理条例》的发布,在《关于换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类)》的通知中2019年,明确指出参与收视率买卖或者造假收视率的组织,不予核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并吊销其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这意味着涉及收视造假的企业将被排除在行业之外,这对电视剧制作及其他方面将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
此外,对于制作、经营内容偏差、低俗、社会普遍负面评价、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节目,必须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包括外国资金或人员; 未遵守规定并及时缴纳税款; 不再颁发新的许可证,并吊销其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严厉打击收视造假十年:造假成本数百倍增长,产业链承压
与视频网站的“流量造假”相比,收视率造假的历史更为悠久,可以追溯到2010年左右。2009年尼尔森退出中国后的几十年里,中国电视剧行业一直饱受“有”的困扰。这个问题中的三个要点。
一是2012年,时任中视丰德影视版权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建峰整理了十多页证据,向媒体曝光了收视率造假的黑幕。 第一次向外界展示了收视率造假涉及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既有电视台的参与,也有技术人员的默许等。
据新浪娱乐报道,当时收视率造假已达到每集3000-7000元。 但由于这种造假行为时有发生,且金额较小,所以业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也被忽视了。
第二次是2015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泽群、政协委员欧阳昌林、张国立指责评级造假危害行业健康发展,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公众、行业和监管机构。
但现阶段,评级造假问题的解决仅停留在行业自律层面。 2015年8月,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发起,中央电视台与多家省级电视台、全国省级以上电视台共同签署了《坚持媒体社会责任和仅反对的评级”。
毕竟,自律不是法律,往往流于形式,尤其是涉及到现实利益的时候。 因此,现阶段收视率造假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 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
上一次,也是影响最大的一次,是2018年9月郭靖宇导演的公开质疑。当时,他执导的电视剧《母亲之路》正在北京、江苏卫视播出。 郭靖宇的个人微博讲述了电视剧收视率造假的过程。 ,内幕触目惊心。
据导演郭靖宇自述,购买收视率的价格达到了惊人的每集90万。 与2012年的价格相比,价格上涨了100多倍。 购买费成为制片方的沉重负担,进一步挤压影视制作。 成本,损害整个产业链。
此次事件也加速了监管部门对收视欺诈问题的打击,并促使广播电视收听大数据和《广播电视行业统计管理规定》的诞生,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