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8点30分,北大西南门,距离学生们和鹅腿阿姨约定的“送餐”时间还有半个小时。 许多媒体和学生已经站在寒风中等待。 北京林业大学学生万某提前一天在微信群下单,今天骑了30分钟自行车到北大取鹅腿。 “我订了4个,准备带回家给室友们尝尝!”
9点多,一辆电动车开到西南门,人群瞬间包围了好几层楼。 原来,这是鹅腿阿姨的“餐车”。 只见鹅腿阿姨戴着粉色的头盔,在人群中忙碌着。 “辣的在这里,不辣的也在这里,小宝贝别乱挤啊!”
“小宝贝”、“小宝贝”是鹅腿阿姨对自己学生的称呼。 正是这种“宠爱”,让北大、清华、人大的学生掀起了一场“鹅腿大战”,不仅成为热搜话题,还吸引了其他高校的学生参与其中。
中国农业大学同学杨某拿到鹅腿后就忍不住咬了一口。 她手里的鹅腿蛮大的,上面撒了芝麻和孜然,拿到手的时候还冒着热气。 “味道像木炭。”杨同学说。 那天她来五道口吃饭,提前下了两份订单。 “农大食堂只有鸡腿,你来尝尝吧。”
北京大学的岳先生一从人群中出现,就被摄像机包围,成了“新闻发言人”。 他表示,大学生之所以热衷“抢鹅腿”,确实是出于好奇和跟风,但更多的是为了表达支持。 “鹅腿阿姨第一次来北大,现在她回来了,我们北大人一定要支持她。” 他说,吃鹅腿需要提前一天预约。 群里付款后,第二天就可以看到转账记录。 。
鹅腿阿姨在这里忙碌着,而她的丈夫梁老爷则默默地站在一旁。 梁师傅介绍,鹅腿阿姨姓陈。 她今年 54 岁。 他们都来自江苏连云港,来北京20多年。 这些年,夫妻俩在工地卖过饭盒,在北大卖过水果,做过烧烤。 2018年,两人开始在北大卖鹅腿。 其间,他们应大学生的要求,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了一年多。 前段时间,他们“搬到”了清华大学。 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 仅微信群就有20人。 多种的。
“我今天做了大约200个。” 梁师傅说,鹅腿做好后直接送来,可以缩短学生们在寒风中等待的时间。 不到半个小时,200多条鹅腿就被抢走了。 梁师傅说,他们的烤鹅腿方法很独特,很多学生即使毕业去了外地,仍然怀念这个味道。 “很多人来看我们,从广州、深圳、武汉……”
如今鹅腿和阿姨一起上了热搜,让夫妻俩措手不及。 梁师傅坦言,自从上了热搜,他们平静的生活就被打破了,这两天甚至有些着急。 “我们还是想保持简单朴素,不想招摇。” 梁师傅告诉记者,他们明天可能不会来。 对于未来,“我们先看看,然后再说。” 不过,梁老师仍然对学生们的热情表示感谢。 “谢谢同学们,我们永远是你们的朋友。”
目前,这股“鹅腿热”已经蔓延至大学食堂。 昨天,人大宣布,该食堂“烧鹅腿卡脖子技术取得突破”,当天下午就开始销售烧鹅腿,售价同价15元,暂时限量500只。 销售时间一到,食堂里就已经排起了长队。
对话“鹅腿叔叔”:不想上热搜,也不想太公开。
11月27日晚,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来到北大西南门直接报道“鹅腿阿姨”来到北大。 被同学称为“鹅腿阿姨”的陈阿姨,由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接受采访。 在等待鹅腿出售的过程中,记者与陈阿姨的丈夫梁师傅进行了简短的交谈。
记者:“鹅腿阿姨”来自哪里? 你这样做多久了?
梁师傅:我们是江苏连云港人。 我们2001年来北京,以前也吃过烧烤。 我们从2018年开始烤鹅腿。
记者:今天天气很冷。 你是怎么来到这里? 住得远吗?
梁师傅:我们家住在西北旺。 距离北京大学约15公里,骑电动自行车20分钟。
记者:今天做了多少只鹅腿? 做这么多很难吗?
梁师傅:200块吧。我们两个人整天干活,今天只吃了一顿饭。
记者:今天要去别的学校吗?
梁先生:我不去,因为我做不了那么多。 我们想做更多,但就是做不到。
记者:听说你是被北大学生从人大“挖”来的?
梁师傅:没有。我们是从北大开始卖鹅腿的。 后来人民大学的学生也想吃,我们就把他们送到人民大学一年多了。
记者:听说各大大学都在“抢”你?
梁老师:我们本来是为了方便学生,所以只面向大学生,不面向大众。 没想到去了清华,还上了热搜。
记者:上热搜对你有什么影响吗?
梁老师:我们不会用微博。 同学跟我说上了热搜。 今天很多人来看,让我们很不安。 其实我们不想太招摇,保持简单明了即可。
记者:明天你要去哪所学校?
梁师傅:这个要看情况。 恐怕明天我哪儿也不去。
记者:您有什么话想对北大的同学说?
梁老师:谢谢同学们的支持。 我们永远记住北大,谢谢同学们!
(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