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人士向36氪透露,“内部有传言称机房出现问题,引发了相关问题。 今天早上,滴滴内部IM无法使用。” 至于滴滴出行App长时间崩溃的原因,截至发稿,滴滴出行尚未做出回应。
对于乘客流失,滴滴表示,所有能上锁或解锁的青车车辆都可以免费乘坐,他们希望多做一些事情来缓解早高峰的压力。
退市后,滴滴一直想低调,但这次却上了热搜,显然滴滴官方也没想到。 从这次停运中,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网约车公司作为互联网出行服务解决方案”的真正价值和应承担的责任。
交易额可能损失超4亿
11月27日晚,滴滴出行APP因系统故障出现服务异常。
据了解,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滴滴用户反映,当晚使用滴滴打车服务后,App突然无法使用,包括司机找不到乘客、等出租车等。无限期延长,且订单无法取消。 、地图长时间显示网络加载异常等。
更离谱的是,在故障网络泄露的截图中,部分滴滴司机的后台收入余额显示为69387199691.71元,超过690亿元; 一些司机也被派往2000公里外。
滴滴APP故障页面截图
“霍九剑,连内部IM软件都崩溃了。” 据滴滴内部人士透露,36氪表示,“内部有传言称机房出现问题,引发了相关问题,今天上午滴滴内部IM软件无法使用。”
对于此次事件,滴滴向36氪回应称,经过技术团队连夜修复,滴滴打车等服务已经恢复,用户可以下载滴滴App使用打车服务。 自行车等服务仍在陆续修复中。 所有可以解锁或解锁的青驹车辆都可以免费乘坐。 我们希望多做一些事情来缓解早高峰的压力。
滴滴官方回应
根据滴滴出行此前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中国出行业务单季度总交易额为725亿元,日均订单量达到3130万笔。 按照本次“崩溃”失败的时长计算,预计滴滴将损失超过1000万份订单和超过4亿笔交易。
作为一家领先的互联网公司,滴滴为何频频遭遇机房网络事故?
一位滴滴内部员工告诉36氪,该问题可能是滴滴自身机房网络问题造成的。 然而,滴滴的LBS(基于位置的服务)服务非常复杂,不同的业务板块可能不会共享同一个网络。 这次打车、共享单车等多个系统都出现问题,说明问题出在底层基础设施上。 。
此前,滴滴机房网络也出现过类似问题,导致类似结果。 因此,不能排除本次闪崩仍然是机房网络故障导致的。 2022年9月22日也发生了类似情况,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当天致歉,称因机房网络故障,导致滴滴部分服务受到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拥有强大的云支撑能力,其云服务主要由滴滴云提供,不存在第三方云服务。
事实上,作为一项对数据量响应速度要求极高的网络服务,滴滴出行的故障频率很高。 2022年9月22日,用户反映滴滴出行无法正常使用。 当时,滴滴出行回应称,“由于机房网络故障,部分滴滴服务受到影响”。 半年内故障已修复。
2021年2月25日,“滴滴撞车”也登上了热搜。 滴滴出行当时回应称,是由于“系统异常”,故障很快得到解决。 此前的2019年10月、2016年7月和2015年10月,滴滴也曾出现过系统故障。
旅游服务商应该做什么?
近年来,不少服务应用出现大规模故障,影响了公共服务。 例如,现有的三大共享单车平台曾因服务器宕机而登上微博热搜,部分城市的地铁、公交后端系统也因服务器宕机而出现问题。 此次停电导致用户普遍迟到。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南昌理工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鹏博士表示,滴滴这样的大平台自然具有比较大的公共性。 当故障发生时,会影响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例如乘客乘坐汽车或司机乘坐出租车时。 等待顾客过程中发生故障,造成损失的,应当向用户进行相应赔偿。 但如果系统崩溃,用户打不到车,给生活带来不便,从法律角度看就没有必要赔偿。
值得质疑的是,滴滴作为互联网出行的服务解决方案,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以及对技术的掌控程度如何?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滴滴每年应该在技术成本、人力等方面提供大量支持。 在订单派送模式和地图管理方面,滴滴经过这几年的努力,确实展现出了成果,但这些往往是为市场竞争服务的。 抛开竞争压力,滴滴的底层设施,也是最基本的技术,能否支撑起庞大的用户规模和体量?
但技术问题其实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毕竟,滴滴近年来更愿意承认自己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 更重要的是,在抢占市场、扩大订单量、频繁尝试新业务的同时,庞大的滴滴将如何面对其对市场、资本世界和用户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