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任洪斌主持开幕式。 他表示,链博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 是国际工商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交流合作的新型开放平台。 它是世界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据了解,首届链博会总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设有智能汽车链、绿色农业链、清洁能源链、数字科技链、健康产业链等5大产业链和供应链服务展区。生命链、中外企业515家。 及机构参展,境外展商占比26%。
《全球供应链推进报告》当天发布。 红星资本局在会上指出,供应链数字化、绿色化成为今天会议的焦点。
全球供应链绿色化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减碳效果明显
“今天一个很大的变化是,过去全球化主要强调效率优先,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现在既强调效率,又考虑安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龙国强在贸易促进智库论坛《全球供应链推进报告》发布会上指出,全球供应链正在加速调整。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准确判断此时的供应链趋势是什么。
《全球供应链推进报告》显示,全球供应链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区域化、多元化、数字化、绿色化。
从供应链区域化来看,欧洲、东亚、北美供应链区域化特征最为显着。 德国、中国和美国分别是区域供应链中心。 汽车和化工行业的供应链正变得越来越区域化。
在供应链多元化方面,受地缘政治冲突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欧洲跨国公司加快了供应链多元化步伐,电子产品、纺织品供应链多元化特征更加显着。
在供应链数字化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趋势显着。 其中,通信行业供应链数字化程度最高,其次是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业。 各国金融业供应链数字化程度差异较大。
在供应链绿色化方面,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全球供应链绿色化是大势所趋。 然而,主要经济体在绿色供应链方面的进展各不相同。
红星资本局指出,报告提到,跨境贸易中超过50%的服务贸易和12%以上的货物贸易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的。 世贸组织预测,数字经济将带动全球贸易在十年内增长34%。
同时,报告还指出,全球供应链的绿色转型给发展中经济体的供应商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方面,碳关税使尚未实现零碳生产的供应商面临出口成本上升,而传统能源使用成本也在上升; 另一方面,防止碳泄漏的国际政策将导致国家之间的碳成本差距缩小,而发展中国家对承担发达经济体高耗能产业转移的经济体的限制加大。
从行业角度看,钢铁行业供应链绿色转型任重道远,新能源汽车行业供应链减碳效果明显。 汽车电气化是汽车产品脱碳的有效途径。
院士观点:鼓励创新,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学东就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宏观政策环境,鼓励创新、容忍失败。 要持续开展产业技术相关研究,汇聚科技金融产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对标产业技术短板,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发展。 聚集到企业。
其次,对于传统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际战略前沿产业,要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 鼓励龙头企业成为产业链的链长,同时鼓励龙头企业联合批“专、特、创新”中小企业,形成融合创新的良好生态。上、中、下游、大中型企业,解决重大装备短板问题。 。
打通政策链、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通道,实现跨部门、跨区域协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职业院校科技创新作用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聚焦产业技术关键领域,培育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中小企业卫星企业创新示范基地,包括产业集群。
三是人才。 他建议,要培养优秀企业家和战略科技人才、优秀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 对高层次人才,加大卓越技能培养力度,完善激励保障体系,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
未来供应链提升应“双转型”
未来供应链推广应该重点关注什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提到,未来供应链提升应该是“双转型”,即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转型。 其中,绿色转型要立足实际,推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管理、绿色全方位国际合作。
中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李继勤就促进全球供应链安全畅通提出建议。 希望各国在政府层面进一步推动开放包容合作,降低市场准入壁垒,改善营商环境,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对接,围绕规则、标准、机制、政策等加强对话协作。 ,促进互利共赢。 合作共赢。 从企业层面尤其是建筑企业层面,首先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战略合作和利益协调,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产业体系。 其次,要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将绿色低碳指导思想和全周期管理理念融入物资采购体系,打造绿色采购管理体系。 最后,我们要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发展机遇,推动技术创新合作,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的发展路径和增长动力。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技术与物流司贸易便利化主题负责人保罗·汉森表示,从国际角度来看,作为国际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层面,是环境层面、自愿协议和企业参与度还不够。
他强调,我们应该关注环境议程,并将其融入全球供应链。 我们应该非常认真地讨论和制定规章制度。 我们不仅要关注国际贸易中的环保节能,更要关注环保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 影响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层面。
红星新闻记者 王添
肖子琪编辑
(下载红星新闻并提交报道即可赢取奖品!)